聚力江城 攻堅克難 彰顯“四局風采” | |
| |
武漢地鐵7號線北延線全長36.47公里,工程起自黃陂廣場站,終點為7號線一期工程園博園北站(不含),途經黃陂前川城區、北車基地、臨空經濟產業示范區、盤龍城、東西湖區,設站11座,是連接前川新城、盤龍城與武漢中心城區的市域快線7號線的重要組成部分,承擔黃陂及沿線居民的交通出行,提升天河機場樞紐的集散能力,支持城市北部近期建設,促進城市經濟可持續發展。 公司承建的是騰龍大道站、騰龍大道站~巨龍大道站、巨龍大道站、巨龍大道站~湯云海站,共計2站2區間。 近距離下穿上軟下硬既有線沉降控制 巨龍大道站~湯云海站區間盾構由大里程端湯云海站始發,隧道從湯云海站出站后,轉向東北側,呈S型穿過磨元城遺址后,依次下穿福星院福利院、側穿并下穿哥特帝景小區和巢上城俊園小區、下穿既有機場高速路基、側穿格林花園小區及龍城天居小區、下穿既有地鐵2號線后,抵達巨龍大道站。區間線間距為10.64~16.69米,線路平面最小曲線半徑為450米,隧道頂埋深11.81米~26.54米,左線長2257.369米,右線長2254.2米。區間共下穿1個1級風險源,4個2級風險源,2個3級風險源,施工風險難度極高。 該區間下穿武漢市軌道交通2號線盤龍大道站-巨龍大道站區間,于既有2號線垂直交叉下穿,穿越長度范圍約24米,4條單線雙層疊交呈“井”字形。下穿范圍地質情況十分復雜,上部是黏性土夾碎石地層,并存有孤石;下部為中風化白云巖,平均抗壓強度74.2兆帕,相當于水泥地兩倍的強度,為典型上軟下硬地層。下穿既有2號線,不但要保證盾構機正常推進,更不能對2號線隧道造成擾動,下穿位置距離既有線隧道凈距只有2.7米,既有線對下方土體擾動的反應十分敏感,沉降控制要求十分嚴格,操縱300多噸的盾構機,在深達19米的地層掘進,如同在人體動脈血管旁繡花,稍有不慎,會造成安全隱患。 為了順利完成湯云海站-巨龍大道站盾構下穿既有2號線重大風險源施工,項目部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,針對盾構下穿既有2號線施工前進行了詳細調查,并編制了專項施工方案與相應應急預案經專家評審。針對本次盾構下穿既有2號線施工,特邀請行業權威專家作為技術顧問,在下穿掘進過程中全程跟蹤指導,確保盾構平穩下穿。同時邀請公司專家技術團隊全程駐場指揮,軌道公司專業人員24小時現場值班,與外部專家共同組成技術服務組,駐守盾構指揮中心,盯控施工全過程。項目部成立盾構下穿既有2號線應急小組及領導帶班小組,執行小組輪崗制度,確?!皪彶浑x人”,保證了盾構施工的平穩推進。 盾構施工前,項目部組織人員對既有2號線進行洞內加固,利用2號線晚上1點-凌晨4點3個小時停運空窗期,對既有2號線的下穿影響范圍進行管片背后注漿、管片拉結,減少了既有2號線管片的浮動沉降。對2號線洞內安裝自動化監測設備,連接至盾構監控中心,24小時實時監測、反饋既有2號線的沉降數據,每天晚上利用空窗期測量小組進入2號線進行復測,保證了數據的準確性。同時組織人員在盾構機下穿前對盾構機進行整體檢修保養,對刀盤進行開倉帶壓換刀,保證了盾構機推進時的良好狀態。 盾構施工過程中,項目部通過對出土量、注漿量、掘進速度、推力、土倉壓力等進行理論計算,并結合既有2號線及地面沉降反饋數據,及時調整盾構推進的最佳掘進參數。推進時,項目部采用優質品牌的分散型泡沫劑和盾尾油脂,提高了渣土改良效果和盾構機盾尾密封性,采用“克泥效”工法和同步注漿措施減少了推進過程中的管片沉降,提高了盾構施工安全系數。管片拼裝完成后及時對既有2號線上方進行二次注漿加固,減少了后續沉降發生。 巨龍大道站礦山法段不良地質隧洞開挖、支護 礦山法暗挖隧道全長321.796米,開挖斷面積90.75平方米,等級為大斷面,采用中隔壁臺階法施工。開挖過程中,揭露拱頂區域發育的紅色泥質粉砂巖間存在薄層灰白色粉砂巖,粉砂巖分布呈“雞窩狀”,且拱頂及側墻滲水較多。中強風化泥質粉砂巖強度低,各向異性大,浸水后強度明顯下降,為軟化巖石,且易崩解。施工過程中,頻繁經歷拱頂掉塊,多次出現拱頂塌方地質病害情況發生。 項目部多次組織專家會、專題會,確定病害處理專項方案,采取地面注漿加固拱頂、中管棚穩固拱頂、型鋼拱架加密加強初支,多措施、多舉措保證了初支結構的順利施工,于3月9日洞通。項目部為滿足隧道斷面尺寸和施工精細化要求,量身定制了12米自動行走全液壓鋼模臺車施工。該臺車操作簡單,隧道全斷面一次成型,安全可控,施工單倉成型隧道長度可達11.8米。在施工現場,防水板鋪設、鋼筋安裝、混凝土澆筑流水作業,晝夜24小時不間斷施工,確保施工質量與進度步調一致,于4月25日大斷面施工全部完成。 大斷面矩形頂管風險源控制 騰龍大道站Ⅲ、Ⅳ號口頂管段:采用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的土壓平衡矩形頂管工藝,矩形管節斷面采用外凈空8.3米×5.25米。騰龍大道站Ⅲ號口始發下穿及接收范圍主要有其始發端頭附近的管線有3000×2000新建排水箱涵、φ200PE中壓天燃氣管。鋼筋混凝土雨水箱涵沿川龍大道敷設,箱涵頂埋深約1m,頂管下穿雨水箱涵。箱涵與頂管豎向間距0.89~1米,箱涵基底位于7-3c黏土、粉質黏土。頂管下穿φ200PE中壓天然氣管,管道埋深2.1米,距離頂管最小豎向凈距約2.865米。箱涵及燃氣管線的保護是頂管下穿的重中之重,是頂管能否順利洞通的關鍵。 下穿前對設備進行選型,施工方案經軌道公司、公司審核修改后進行方案專家評審。施工前對雨水箱涵內部進行型鋼加固、對下穿街道布置沉降監測點,按監測頻次進行監測,實施反饋監測結果;對下穿路面鋪設鋼板預防路面沉降或隆起,保證道路交通正常通行;頂進過程對箱涵內部進行視頻監測,下穿箱涵期間控制頂進壓力、頂進速度,將箱涵下部土體擾動降到最低。頂進過程中施行領導帶班制度,保證了頂管順利下穿雨水箱涵。 不負春光好,奮進正當時。下一步,項目部將始終堅持安全第一、履約為先的原則,嚴格控制騰龍大道站3號出入口頂管施工工序,規范施工流程,合理控制頂進參數,勻速下穿雨水箱涵、中壓燃氣管線風險源施工,按既定目標實現頂管洞通,保證武漢地鐵7號線北延(前川線)的順利通車,實現項目的履約目標,確保項目順利履約,為公司在武漢市場樹立良好品牌形象。 | 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